华人星光原创内容
作者:华人星光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在千山万水的尽头,有一位英俊少年,轻盈的身影踩着皑皑白雪,一步步走来。他仿佛从寒冷的夜空中降临,照亮了中华民族深藏的信仰与梦想。那时,谁也未曾预料到,这个自由如鸟的少年,将一生经历牢狱的苦难,三度入狱,二十年间饱尝无端的灾难。岁月让他的青春渐渐褪色,却从未磨灭他心中的火焰。无论如何,困境无法压垮他的灵魂,他从黑暗中走向世界的舞台,将一切过往尘封。今天,他传奇的一生将为世人所知,今天是王洛宾的日子。
展开剩余82%有些命运的交织,从一开始便注定。民国初期,王家在北京亦有些许名气。王洛宾的祖父是颇具影响力的民间艺术家,擅长木雕与绘画;父亲亦是才子,能吹能拉能弹能唱。而王洛宾,这个从小浸润于老北京文化的孩子,天生便对音乐情有独钟。他的童年并非一帆风顺,父亲的严厉惩戒与日常的捆绑教育,虽然让他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压力,但他倔强的天性令他不曾放弃对音乐的痴迷。父亲的一顿顿棍棒也未能让他放下音符,音乐对于他来说,已经是一种无法抑制的欲望,父亲最终只得放手:“既然热爱,便随他去。”
然而,世事难以预料,音符既带给了他无限的快乐,也将他推向了无尽的苦难。年轻时,他的青春如火如荼,正在中央音乐学院的王洛宾,才华横溢,完全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就在这时,他创作出了传唱百年的经典作品——《青春舞曲》。那旋律犹如阳光洒满大地,唤起每个人心中最灿烂的记忆:“太阳下去明天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 美丽小鸟一去无踪影,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
鲜衣怒马,豪情万丈。就这样,他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焦点,成为无数年轻人心中的偶像。音乐成为了他心灵的港湾,而祖国的命运,亦成为他心中最深切的热望。
然而,当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时,王洛宾毫不犹豫地投入了这场生死存亡的战斗。那时,他的母亲刚刚去世,孝衣未脱,他便带着沉痛的心情奔赴抗战前线。在黄河渡口,他与战友们一起,昼夜不断地摆渡运送物资,救助伤员,尽管战机在头顶呼啸而过,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那时,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活着是好汉,死了是英雄!”正是这段岁月,孕育了他诸多激情澎湃的抗战歌曲,如《老乡上战场》、《风陵渡的歌声》和《洗衣歌》,其中《抗战进行曲》更是成为了全国传唱的激昂旋律,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
1939年,王洛宾被派往西北的新疆、西宁等地,成立了“儿童抗战剧团”。在这片荒漠之地,他的音乐才华如泉水喷涌,创作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民歌。西北的大漠风光,黄沙无尽的戈壁,草原上异域风情的姑娘,都深深触动了他的心灵,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正是在这片风餐露宿的贫瘠土地上,他写下了诸如《掀起你的盖头来》、在中华歌坛流传了60年的《在那遥远的地方》、20世纪的华人经典《半个月亮爬上来》以及被誉为“中华音乐宝库”的《达坂城的姑娘》等不朽之作。
然而,音乐成了他在无尽困境中的唯一救赎。尽管物质匮乏、妻子离他而去,他依旧坚持创作,在荒凉的西北,他用音符守护着自己的灵魂。可不幸的是,1941年,因为参与了八路军抗日活动,他被国民政府逮捕,关进了监狱。三年苦刑,他几乎经历了生死的考验。尽管牢房中的生活异常艰苦,疾病、饥饿与酷刑如影随形,但王洛宾从未放弃过音乐,牢中创作的歌曲《蚕之谣》、《我爱我的牢房》、《睡在戈壁滩上》逐渐流传,成为那段岁月的见证。
然而,命运依旧不肯放过他,1952年,王洛宾因“反动倾向”再次被捕入狱。孤独与失落交织,妻子的去世更是让他痛不欲生。那时,他内心的痛苦几乎吞噬了他的一切,他甚至一度想结束自己的生命。然而,就在最黑暗的时刻,心底那份对音乐的执着让他清醒过来:“音乐不死,我就不死!”在那个窒息的牢笼里,他依靠音乐支撑起了自己最后的力量,创作了《高高的白杨》与《共产党宣言》等经典歌曲,重新点燃了对生活的希望。
终于,1975年,王洛宾获得了自由,但他早已没有了往日的风采,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再度走出牢笼的他,一度生活困顿,不得不在街头做苦工。然而,四年后,他却迎来了冤屈洗清的机会,这一崭新时代开始重新审视他的价值,他创作的歌曲开始重新走红,王洛宾的名字再次响亮在全国。
不久后,他的歌曲跨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他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被世界各地的知名歌唱家演绎,并成为了音乐教材。即使身患重病,他依旧为中国音乐事业奔走,举世瞩目。他用最后的力量创作了《歌唱万年青》,宣告着自己对祖国与音乐的终极忠诚。
王洛宾的生命,犹如一首波澜壮阔的乐章,充满了坚持与牺牲,他的音乐成为了中华民族永不熄灭的火种。他是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也是那一代人心中的英雄。他的传奇故事,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音乐的史册上。
今天,2023年12月28日,是王洛宾诞辰110周年的日子,怀念这位永远的“民歌之父”,缅怀他为中华民族音乐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股票交易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