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纸公告揭开了一场事关42.87亿元的天价诉讼,AI龙头上演股权“罗生门”。被告方是今年A股有着“寒王”之称,且股价一度超越茅台的明星公司寒武纪;而起诉方则是公司原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梁军。目前,这桩“天价”索赔案件已立案受理,尚未开庭审理,而此前的回购案件也正在等待法院判决。
来源:新财富杂志综合自上海证券报、财联社、21世纪经济报道、券商研报等10月31日晚,AI芯片巨头寒武纪公告,前副总经理、前CTO梁军以劳动争议为由,起诉公司索赔42.87亿元,而寒武纪今年前三季度净赚才16.05亿元。
01
一纸公告,42.87亿诉讼
10月31日晚,AI芯片龙头中科寒武纪发布公告,确认收到原副总经理兼CTO梁军的起诉状。
梁军请求法院确认其在2017年10月至2022年2月期间与寒武纪存在劳动关系,并要求公司赔偿股权激励损失42.87亿元、承担全部诉讼费用。
在寒武纪披露的公告中可以看到,梁军在本案中主要有两点诉讼请求:一是起诉要求确认2017—2022年的劳动关系;二是索赔股权激励损失42.87亿元。他索赔的依据是其间接持有的1152.32万股寒武纪股票,按照2024年10月10日寒武纪股票最高价372元/股计算得出。
进入2025年,寒武纪股价继续上行,截至10月31日收盘,其股价已达1375元/股。以此计算,这笔争议股权的当前市值已高达158.44亿元。
从5.26万元加利息的回购价,到42.87亿元的索赔额,再到158亿元的当前市值,这笔股权在寒武纪业绩与股价变动中呈现的巨大价值差异,或许是双方不惜对簿公堂的根本原因。
然而,寒武纪在公告中给出了完全不同的价值认定。寒武纪称,在梁军离职前,其并未直接持有公司股份,2019年,梁军与其他参与公司持股计划的主体共同签署了《持股计划》。据了解,梁军诉讼请求中提及的“股权激励”,对应其在北京艾溪科技中心(有限合伙)和天津玄算九号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两个员工持股平台的出资额合计仅5.26万元。
寒武纪表示,梁军因与公司存在分歧,于2022年2月10日通知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因梁军离职时间处于其持有的持股权益不得被处分的期间,其在员工持股平台的出资额及对应的持股权益被要求按照《持股计划》约定转让给指定的股权激励相关主体。
《持股计划》明确约定,持股主体在持股权益不得被处分的期间内离职的,触发回购条件,其持有的持股权益应按约定被回购。
因此,寒武纪认为,公司应按照约定的程序和价格回购股份。此前,梁军自公司离职后,公司依据其本人签署的《持股计划》已执行回购安排,但梁军拒绝配合办理回购手续。公司股权激励相关主体已于2023年起诉梁军,请求人民法院判令梁军配合完成回购所涉工商变更登记,回购案件已开庭审理,正在等待法院判决中。
寒武纪表示,本次诉讼事项对公司本期利润没有影响,对期后利润的影响尚需依据前述案件的法院生效裁判结果进一步评估,案件对公司日常研发及经营不存在影响。公司已聘请律师团队对梁军的诉讼请求进行全面分析、论证,将积极应诉、答辩,全力应对离职高管的“不当诉求”。
关于梁军离职后的持股权益处置,寒武纪方面也曾拿起法律武器,敦促梁军按其签署的《持股计划》约定,将其所持股份转让给指定的股权激励相关主体,配合完成回购所涉工商变更登记。
根据公开信息,梁军于2017年加入寒武纪,在此之前,他自2000年起曾在华为及其旗下的海思半导体任职近17年,历任工程师、技术专家,是业内经验丰富的芯片设计专家。在寒武纪任职期间,梁军曾主导推出了寒武纪首颗7nm训练芯片,梁军还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对寒武纪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离开寒武纪的梁军自己开始了创业征程。公开资料显示,梁军离职后加入上海昉擎科技有限公司,并于2024年8月出任CEO,公司业务方向是专注于“上下文相关”与“上下文无关”解耦的分布式计算架构研发,目标是为客户提供AI计算产品与服务。该公司在2025年7月宣布完成数亿元天使轮融资,领投方包括小米战略投资部、蔚来资本和上海临港科创投等。
02
寒武纪前三个季度赚了16亿
在今年第三季度,寒武纪实现营收17.27亿元,同比增长1332.52%;今年前三季度营收为46.07亿元,同比增长2386.38%。寒武纪此前公告预计2025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0亿元至70亿元。归母净利润方面,寒武纪第三季度实现5.67亿元,同比扭亏;今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达到16.05亿元。
除了业绩之外,寒武纪的现金流改善明显。得益于销售回款的显著增加,公司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0.29亿元,同比增长98.38%。
有分析师认为,这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AI算力需求井喷是首要驱动因素。全球科技巨头持续加大对AI算力硬件的投资。
华鑫证券研报显示,微软、谷歌、亚马逊等北美四大CSP(云服务提供商)纷纷上调Capex,预计2025年全年Capex有望达到3510亿美元至3570亿美元。
国内方面,阿里、腾讯以及字节跳动等大厂也纷纷提升资本开支用于算力基础建设。阿里在云栖大会上宣布,除未来三年3800亿元的Capex计划之外,还计划追加更多投资,建设云和AI硬件。
国产替代加速成为第二重驱动。
国海证券研报称,国产替代加速背景下,寒武纪是高端AI算力自主化的核心供应商。根据10月17日财联社信息,近日英伟达宣布其AI芯片在华份额从95%归零。美国AI芯片出口管制后的市场空白为国产厂商创造关键窗口,寒武纪有望凭借思元590/690系列芯片的技术突破承接需求。根据硅谷AI见闻公众号信息,思元590采用7nm+Chiplet封装技术,INT8算力提升到512TOPS,定位云端训练/推理一体芯片,核心客户包括互联网云厂商、服务器厂商以及地方智算中心等;目前思元推训一体690芯片已经进入最后测试阶段,性能对标英伟达H100的80%,有望成为国产算力核心载体。
国产AI软硬件生态协同正呈现加速态势,寒武纪率先与AI软件商达成合作。9月29日,DeepSeek发布V3.2-Exp模型后,寒武纪、海光信息以及华为三家芯片厂商迅速宣布完成Day0适配部署。10月15日,商汤科技公布已与寒武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重点推进软硬件的联合优化,将打造面向垂直领域的一体机解决方案。其认为,寒武纪通过软硬协同合作,有望在国产AI生态中占据核心卡位,实现长期增长。

投稿、商务合作,可联系:xcf@stcn.com

- END -
]article_adlist-->本文所提及的任何资讯和信息,仅为作者个人观点表达或对于具体事件的陈述,不构成推荐及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社观点。投资者应自行承担据此进行投资所产生的风险及后果。 ]article_adlist-->《新财富》杂志10月号《硅基新贵崛起 京东方之父再战江湖
陕民企黑马冲击上市》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配资股票交易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